籯: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負(fù)以采茶也。(原注:籯,音盈,《漢書》所謂“黃金滿籯,不如一經(jīng)”。顏師古云:“籯,竹器也,容四升耳)”。
灶:無用突者。
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箅之,篾以系。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原注:甑,不帶而泥之)。又以彀木枝三亞者制之,(原注:亞字當(dāng)作椏,木椏枝也。)散所蒸芽筍并葉,畏流其膏。
杵臼:一名碓,惟恒用者為佳。
規(guī):一曰模,一曰棬。以鐵制之,或圓、或方、或花。
承:一曰臺,一曰砧。以石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無所搖動。
襜:一曰衣。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以襜置承上,又以規(guī)置 襜上,以造茶也。茶成,舉而易之。
芘莉:一曰贏子,一曰蒡莨,以二小竹,長三尺,軀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織方眼,如圃人籮,闊二尺,以列茶也。
棨:一曰錐刀。柄以堅木為之。用穿茶也。
撲:一曰鞭。以竹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墻,高二尺,泥之。
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
棚:一曰棧。以木構(gòu)于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谷皮為之。江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五兩為小穿。峽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穿,八十斤為中穿,四五十斤為小穿。穿,舊作釵釧之“釧”字,或作貫“串”。今則不然,如“磨、扇、彈、鉆、縫”五字,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門,掩一扇。中置一器,貯塘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原注:育者,以其藏養(yǎng)為名)。
(責(zé)任編輯:王翔)
聲明:文章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編僅作學(xué)習(xí)交流,非商業(yè)用途,所有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文章信息:標(biāo)題:《茶經(jīng)》之具,作者:佚名,來源:,來源地址:http://chawh.net/wh/cwhc/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