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邁山古茶林,山林與茶園和諧共生。
??古茶園里冒新芽。
??昔歸忙麓山上采茶忙。
??2022年
??云南茶園面積795.5萬畝、居全國第一
??產量53.4萬噸、居全國第一
??綠色有機茶園244.7萬畝、居全國第一
??7個縣區入選2022年度
??中國茶葉百強縣
??全省規模以上茶企業達158家
??其中產值億元以上的有26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栽培茶樹和利用茶葉的國家,種茶、用茶、飲茶歷史悠久。云南是中國茶業大省,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也是普洱茶的故鄉。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葉吐芳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近年來,圍繞“三茶”統籌發展,云南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從政策激勵、主體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創新、茶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發力,全方位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和茶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云茶產業體系,云南正由“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闊步邁進。
??傳播茶文化 煥活云茶內涵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國內競爭十分激烈。數據顯示,中國茶葉種植接近5000萬畝、產量超300萬噸。云茶憑什么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世界各地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采訪中,業內人士給出同一個答案,普洱茶“越陳越香”,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越陳越香”正是普洱茶在茶領域獨步天下的“武器”。
??云南的先人們從茶鮮葉采摘開始,精心攤晾、揉捻、曬干(渥堆)、蒸壓成型、干燥。每一個步驟,都承載著茶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壓成型的普洱茶被靜置于倉室中,在歲月洗禮下,經歷漫長的氧化、發酵過程,因積累、變化、蛻變,口感醇厚順滑、香味陳韻綿長。可以說,云茶之美,美在生態自然、美在天作技藝、美在時光雕琢、美在人文之光。
??講好普洱茶“越陳越香”這個故事,云南不僅停留在已有成果上。
??云南省現代農業重點產業(茶葉)專家組組長呂才有表示,“越陳越香”是普洱茶特征及特性的具體體現,是普洱茶再加工鏈延伸的理論基礎,因此延伸出普洱茶的貯藏理論與技術,但這些理論和技術大都還停留在經驗的積累、工匠的打造,碎片化特色明顯,無論是干倉、濕倉,還是各種以貯藏地命名的“廣東倉”“東莞倉”“昆明倉”以及“原產地倉”等,還沒有形成系統理論體系支撐和技術支持。基于此,我們研究力度有待加大,要通過系統的、大量的、不同條件的樣品,系統分析得出科學的、有效的、體系化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神秘的普洱茶依然很神秘,神秘密碼解鎖工作依然在路上。
??近年來,圍繞普洱茶“越陳越香”這一特性,云南農業大學開展了多項研究,如貯藏過程主要物質的變化趨勢、環境條件影響、智能化倉儲等,取得了豐碩成果。
??當然,普洱茶能講好的故事遠不止于此。
??“瀾滄江流域是茶文化的起點和發端,孕育了中華民族茶文化,也是孕育、產生、傳播茶樹物種的第一渠道。”西南林業大學西南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藍增全說。
??他認為,人與茶相遇、相識,發現茶的價值,對其進行馴化、栽培、利用,這是茶文化的開端,也是茶文化的本源。講好“瀾滄江流域茶文化”的故事對云茶產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云南省加大茶文化宣傳推廣、推進茶旅融合發展等兩項工作。依托云南豐富的民族茶文化資源、名山古樹資源和民族風情特色,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茶葉莊園建設為載體,融入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作品、茶技能競賽、茶事活動等,開發“茶+N”的特色茶旅精品線路,推進云茶產業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近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將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云茶產業上,將成為云南弘揚茶文化、講好民族茶故事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做好茶產業 產區齊頭并進
??小小一杯茶,傳承千年傳統文化,也承載著當代鄉村振興的夢想。茶產業作為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1+10+3”重點產業之一,以茶興業、以茶興旺,事關云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賴軼詠介紹,云茶種植面積已達795.5萬畝、居全國第一,產量53.4萬噸、居全國第一,綠色有機茶園244.7萬畝、居全國第一。
??“三個第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云南省茶葉重點產區快速發展。
??從云南地形圖上不難看出,沿怒江、瀾滄江而下的橫斷山脈,分布著云南省最主要的茶葉產區。其中自然條件優越的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集中了最優質的茶葉原料基地,也誕生了一批一線品牌茶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通過加強技術指導,搭建多渠道網絡銷售平臺;舉辦各類茶葉品鑒會,提升品牌效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產業聚集發展;抓好品質管理,提高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措施,目前已擁有茶園143.14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252.4億元。
??將茶產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的普洱市,不僅有文化底蘊深、原料規模大、產業服務保障全、品牌效應凸顯等特點,還有著“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這一世界唯一的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走出了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普洱市茶葉種植面積、產值均位居全省第一。
??臨滄市是世界茶樹重要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茶樹資源豐富,是茶樹種質資源天然基因庫。近年來,臨滄以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深化茶葉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建成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產業中心、世界聞名的“紅茶之都·天下茶倉”和“天下茶尊”。
??2022年,云南省以茶葉生產加工為主的勐海工業園區、普洱工業園區和鳳慶滇紅生態產業園區,加工量總計達2.87萬噸,產值達87億元,上繳稅收達15億元,入駐茶葉企業達153戶。各地茶葉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業園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茶葉加工平臺建設不斷推進。
??目前,全省有15個州(市)110多個縣(市、區)產茶,年產毛茶萬噸以上的縣(市、區)有20個,其中有11個縣(市、區)產量達2萬噸以上。2022年,全省30個茶葉重點縣區茶全產業鏈產值達11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3%,占全省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的80.4%,其中有機茶園面積總和達147.7萬畝,較上年增59.2萬畝。7個縣區入選2022年度中國茶葉百強縣,其中勐海縣、鳳慶縣、昌寧縣、景谷縣、臨翔區、云縣連續4年入選中國茶葉百強縣。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縣域茶產業的快速發展推進,已成為云茶產業的一大亮點和趨勢。
??隨著產區發展規劃不斷完善,云茶產業不斷發展,普洱茶、滇紅茶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出產的普洱茶近70%銷往省外,云茶產業呈現良好發展趨勢。
??數據顯示,云茶產業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有機認證總量(規模)大幅增加。2022年,有機茶園認證面積占全省茶園總面積的22.5%,成品茶認證產量占全省成品茶總產量的47.5%,有機茶園認證面積自2015年以來,穩居全國第一,綠色認證總量穩定增長,綠色茶園認證面積占全省茶園總面積的10.4%。
??古茶樹資源保護不斷規范。《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云南省古茶樹保護進入法治軌道。林業行業標準《古茶樹》自2023年4月1日起實施,讓古茶樹資源保護有了技術規范。
??茶企規模實力不斷壯大。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茶企業158家,其中產值億元以上的26家,產值億元以下1000萬元以上的有130家。
??云南省開展茶葉產業“一縣一業”示范創建以來,勐海、思茅、雙江3個示范創建縣累計產業投資達42億元。2022年度,3縣茶葉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347.5億元,同比增長13.8%,茶農來自茶產業的平均收入達1.3萬元,同比增長9.7%,較全省平均水平高近0.8萬元,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產業興旺也帶動云南省茶農收入穩定增長。截至2022年末,全省茶農人數442萬余人,茶農來自茶產業人均收入達到0.5187萬元,同比增長10.2%,自2016年以來茶農來自茶產業人均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增幅超過10%。
??提升茶科技 走出創新之路
??如果說,云茶產業發展以茶文化為魂、以茶產業為基礎,那么茶科技就是內生動力,為深入穩健地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增添了活力。
??10月13日,第十五屆中國云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將在昆明舉行,展會以“綠色云茶·天下普洱”為主題,有來自云茶主產區的600多家企業報名參展。大益、陳升、瀾滄古茶、祖祥等16家“10大名茶”企業將進行特裝展示。展前,記者深入采訪多家參展茶企,發現茶科技成為茶企最引以為傲的“法寶”及最吸引消費者的亮點。
??“‘茶科技’就是帝泊洱賴以生存的核心。企業以全產業鏈創新為主線,把普洱茶從單一的農產品打造成全面升級換代的高科技產品——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使傳統的普洱茶實現了安全性、功能性、便捷性及數字化、標準化、功效化。截至目前,企業已形成了一套速溶茶產業鏈科研技術創新標準體系,建立了茶園種植、茶初制加工、普洱茶發酵、葉組配方、提取分離和包裝等10個模塊172項技術組成的帝泊洱產業鏈技術體系,形成了科研技術創新的長短期規劃。”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團有限公司銷售計劃部部長李歐介紹。
??當“越陳越香”成為普洱茶一大賣點時,云茶人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呂才有表示,“越陳越香”說明普洱茶有耐貯藏性,因此賦予普洱茶時間性、收藏性、文化性。與此同時,沒有科學依據的“過度”陳化也會給產業帶來負面影響。在一杯老茶中找尋歷史文化味道屬小眾消費,產業發展還需要定位在大眾消費上。
??在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口味求新、保健意識增強、文化品位提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香氣純正、特點鮮明的普洱茶成為新時尚。從“古董”到“新寵”,科技賦能的作用也不斷顯現。
??“瀾滄古茶注重以創新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產業融合的創新理念和技術保障,積極參與到云南實施茶葉加工提質工程的事業中。企業結合不同地區的特產性食養品種,融合瀾滄古茶50多年的制茶技藝、40多年的熟茶發酵工藝,把具有品牌特色的‘瀾滄味’古樹宮廷普洱與廣東新會核心產區的柑果結合,研制開發出茶行業內第一款食養產品茶媽媽小青柑。”瀾滄古茶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陳國宏說,茶媽媽小青柑這一爆款產品的出現,讓小青柑成為行業熱點,有力撬動了廣東新會陳皮和云南普洱熟茶兩大市場。茶媽媽小青柑的熱銷喚醒了市場對普洱茶熟茶沉寂已久的需求,形成了持續的、海量的增長;同時,結束了廣東新會陳皮持續10年的行業低迷,促進了新會陳皮行業從產值規模不足10億元到190多億元的飛躍。
??如今,茶科技已經遠不止在云茶種植端、生產端體現,它也正在為“消費者運營”帶來新的契機。
??大益集團副總裁、新零售事業群負責人肖海軍表示,大益集團正借力行業頭部服務商進行全面升級,如依托SaaS服務商微盟在私域經營方面的豐富經驗,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茶葉產品的終端經營數字化,包括產品的線上銷售、社交媒體營銷和數據分析等方面,通過與消費者的深度互動,讓茶葉更貼近消費者需求。
??大益茶數字云店經營的微盟運營經理介紹,微盟與大益集團圍繞私域直播達成相關合作,在微盟直播平臺的第一場直播,就讓大益實現了800萬元營收額。
??茶科技讓精深加工拓展了消費邊界,用不斷創新來破解云茶產業面臨的難題,推進茶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本屆茶博會上,“三茶統籌”引領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多巴胺的原野等活動的舉行,將匯聚業內專家、企業家為云茶發展再助力。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方向,云南出臺了《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在做好古茶樹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堅持從綠色茶園基地建設、云茶企業高質量發展、云茶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云茶品牌做大做強、茶產業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等方面發力,著力打造從“茶園”到“茶杯”的高質量綠色云茶產業。(王淑娟)
(責任編輯:王翔)
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編僅作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所有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文章信息:標題:“三茶”統籌 云南向茶業強省邁進,作者:王淑娟,來源:云南日報,來源地址:http://yn.people.com.cn/n2/2023/1011/c378439-4059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