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作為江南茶鄉,地處茶葉種植的“黃金緯度帶”,有著淵遠的茶文化,享有“遠古茶鄉、千年貢茶、炒青源地、茶禪祖庭、湖紅搖籃、宜紅故里”等美譽。6500多年的茶文化沉淀,讓常德每一款茶葉、每一個品牌都有著自己悠長的歷史、獨特的故事。近年來,常德供銷系統堅持茶葉產業、旅游經濟兩手抓,聚力推動茶旅融合發展,激發“茶旅文化”的新動能,擦亮打響了常德“茶旅文化”的金色名片。
堅持打造全產業鏈
茶葉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常德市供銷系統高舉“湖紅”大旗,以“常德紅茶”市域公共品牌為主導,以“桃源紅茶”“石門銀峰”等縣域公共品牌為窗口,以茶葉主產縣和廣大茶企為支柱,在健全茶葉產業發展鏈條上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持續發力優化提純品種,全市在保護與利用優質茶樹資源上積極作為,在穩定傳統良種的基礎上,引進性狀穩定、成活率高、適應性強的優良茶樹品種,進一步改種換植,優化品種結構。另一方面持續發力建設優質基地,集中開展連片標準茶園建設,推行“六統一”服務,因地制宜,改良土壤,培養樹勢,提高茶園整體生產能力,努力打造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標準化茶葉基地。同時,持續發力提升茶葉品質,大力發展有機茶園,擴大生態有機茶園基地規模,推廣使用有機肥,嚴格監控農殘超標,促進該市茶葉產業向生態化、有機化、高效化方向發展。在澧縣試點茶樹間作經濟林1000畝,持續推進標準體系建設,修訂和完善“常德紅茶”栽培、加工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菌香型緊壓紅茶”國家團體標準已經正式立項。
全市茶葉加工水平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機械化采摘修剪率達90%以上。茶葉生產企業整體加工能力逐年增強,全市390家茶葉生產企業,年加工能力達13.8萬噸,同比增長14%,其中紅茶加工能力4.3萬噸,同比增長19%。全市現有茶葉加工生產線669條,其中符合清潔化、標準化、自動化、連續化的“四化”生產線達66條,同比增長15%。桃源縣推行“強一產帶二產促三產”的強鏈模式,通過項目扶持,由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增強茶葉加工能力。
堅持建強打響品牌
“德茶”產出效益不斷增長
常德供銷系統不斷探索以品牌帶產業、以品牌增效益,引導全市茶葉產業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行業協調、企業操作”為原則,實施“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戰略,形成以公共品牌為基礎,企業品牌進行有效補充的品牌體系。通過加強與媒體的深度合作,與傳統媒體繼續開展電視專欄、報紙專題報道,發揮新媒體優勢,實施多元化、多層次、多角度的品牌宣傳推廣。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搶抓機遇,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會、博覽會和評比活動,宣傳推介常德茶葉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參加各類茶事活動。通過省商務廳“樂享消費 湘當韻味”推廣活動等,組織全市重點茶企在省內機場、高鐵站通過燈箱和LED屏資源進行品牌宣傳推介。利用重要交通樞紐、人員集散地布局“常德紅茶”等品牌授權經營店。
在第十四屆湖南茶業博覽會上,桃源縣被評選為2022湖南茶葉鄉村振興“十大茶旅融合示范縣”,全市有五名茶葉產業從業人員獲得“湖南杰出茶人”稱號,3家企業和3名工匠分別入圍湖南紅茶“十大產品品牌”、“十大制茶工匠”評選。全市茶葉產品和品牌獲得國家級評選金獎4個,銀獎3個。
堅持茶旅交融互促
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優化
2022年12月9日10時,柳葉湖畔,一場茶界“大咖”云集的高端論壇拉開帷幕。臺上,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仲華作為論壇的主持人,與其他4名茶界專家一同傾囊相授、把脈問診。
此次論壇是2022年常德市旅游發展大會暨常德紅茶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助推茶產區鄉村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讓游客變為茶客。”開場語中,劉仲華院士的一句話道出了此次論壇的主題。
會上,常德市委書記曹志強指出,茶文化、茶產品是寶貴資源,也是富民先鋒。常德將把發展茶旅產業作為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 ,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市的重要抓手,按照“文化興茶、旅游促茶”的發展思想,完善產業規劃布局,著力打造集茶文化、茶旅游、茶體驗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產業鏈,把茶旅產業打造成優勢產業、富民產業。抓旅游、聚人氣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常德將按照“大全域·微旅游”總體思路,圍繞城市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重點,大力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把“桃花源里的城市”打造成“世人向往的心靈故鄉”。
(責任編輯:王翔)
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編僅作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所有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文章信息:標題:聚力推動茶旅融合發展,激發“茶旅文化”的新動能,作者:賀立新,來源:,來源地址:https://www.chalv.net/zixun/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