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出臺《云南省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實施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工程、綠色有機化深化工程等8大工程。
作為產茶大省,近年云南通過銷售端口升級、新興品類開發和科技產業賦能利用,持續推進茶產業綠色推廣、業態融合發展。如今,“南方有嘉木,云嶺出好茶”已成為云茶的代名詞。但與此同時,市場是否能有效發揮杠桿調節功能,產地規模、茶農經營模式亟待市場檢驗。未來,云茶網絡體系仍需致力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互聯網升級傳統銷售
“首先潤茶,茶湯干凈通透,醇厚感和木質香明顯。泡制可以放入陳皮、大棗,不斷調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口感。”云茶科技茶廠主播在直播間介紹勐海早春普洱老生茶茶餅,直播在線的1000名觀眾中有不少留言,想詳細了解口感和浸泡的方法。
近年來,通過電商銷售平臺,云茶由傳統轉向線上銷售,實現產業渠道升級。云茶科技茶廠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直播擴展產業品牌,發揮了‘引流+擴容’的作用,讓更多人了解普洱茶。”天眼查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全國茶葉相關企業中云南位居前列,擁有14.1萬余家。
在電商平臺,銷售西雙版納、普洱、昆明、臨滄等產地的古茶、生茶、酸茶平臺分類細化、種類繁多。通過網絡直銷和B2B模式,懿寨茶莊生態茶園的主理人阿秀將滇紅、普洱茶銷售到了歐洲、澳大利亞、美國及新加坡。阿秀對記者介紹,經營茶園實現自產自銷,完成從采摘-制作-銷售的產業鏈。國際電商的平臺加持,加強了后期陳化、倉儲的功能,增加了茶葉銷售量,擴寬了國際市場。
順應市場需求之外,云茶長期堅持主體培育、品牌打造,突出茶省優勢品牌特色。汪云剛介紹,云南在茶葉品牌發展上具備資源優勢。“云南是世界茶樹起源地核心地帶,茶樹資源十分豐富多樣,云南有28個種3個變種,占全世界總數86.11%,為云茶內涵豐富多樣的口感創造了條件”。
在茶葉品牌發展方面,汪云剛認為應對全省茶葉產區重新規劃,對各個區域的優勢和特點進行科學定位,適宜發展普洱茶的區域,如西雙版納2縣1市、普洱的9縣1區和臨滄市的雙江、鎮康等地;在適宜發展滇紅茶的區域(臨滄市的臨翔區、云縣;保山昌寧、龍陵等地)重點生產滇紅茶,打造普洱茶、滇紅茶品牌,優化普洱茶產品結構,強化滇紅茶市場尤其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加快云茶出口。
新興品牌體系助推消費年輕化
近年來,飲茶文化的消費模式表現突出。如今在昆明,圍爐煮茶、輕型茶館等中式茶飲方式涌現。“新興的茶飲文化將傳統茶葉大紅袍、普洱、龍井等純茶茶葉,設計為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體量,形成現場制作、方便即飲的特點。常以‘古樹生普、月光美人、浮山冰島’等古風、國潮名稱,增加飲茶趣味性和儀式感,風格年輕、簡約、潮流。”經營茶飲生意的張華巖對記者形容。西雙版納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汪云剛說:“除了傳統的直銷店,茶樓館所體驗店也不斷涌現,并且云茶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銷售額在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隨著文旅+茶產的概念不斷深入,“賞茶”成為新型旅游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認為,茶鄉的生態游;茶工藝的體驗游,茶馬古道的探險游;茶保健的休閑游;茶禪的休閑游;茶文化的研學游;茶樹的風情游是茶旅融合的主要形態。
記者調查發現,在旅游平臺,西雙版納景邁山、生態茶園等地成為熱門打卡地。旅客陳俊霖受訪時說:“就像人間仙境,欣賞到了茶園綠意盎然的美景,還有機會了解到景邁山栽培型古茶林的相關知識,非常值得。”臨滄雙江縣民宿經營者陳健認為,對于很多人來說,茶葉采摘種植的景象都是陌生的。許多游客聽說來這里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茶園,就特地來此游玩并短暫居住,依托茶園的旅游帶動,民宿預訂量也有所增長。
云南具備顯著的茶文化優勢,為旅游提供了更多元的發展方向。汪云剛提到,“云南26個世居民族創造獨有而又豐富的民族茶文化,如布朗族的腌酸茶,景頗族的酸茶等不勝枚舉,賦予茶產業無窮的發展動力,是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他認為,旅游景點景區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結合當地特色美食、特色茶飲,將茶融入美食、融入康養,融合茶歌茶舞、茶故事、茶歷史、茶傳,才能開發具有云南特色的茶山游、景點游。
政策科技主體培育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長期以來,云南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普洱茶、滇紅茶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產業布局,全方位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和茶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云茶產業體系。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全省目前有15個州(市)88個縣(市、區)產茶,茶農450多萬人。截至2021年,云南省茶葉種植面積740萬畝、產量49萬噸,均居全國前列。在政策方面,汪云剛認為,云茶綠色產業體系的建設一方面加大了云茶產業發展政策宣傳力度,使更多涉茶企業涉茶人員掌握了解云茶產業發展目標和任務。
與此同時科技產業扶植為茶葉制造加工提供了不斷更新的硬件基礎。茶科技平臺建設不斷增加和完善,服務茶產業的深度、廣度及頻次增加,茶科技助推茶產業的優勢突出。汪云剛介紹說:“隨著精深加工技術的進步,引入了低溫萃取、單體萃取技術。茶黃素、茶褐素、茶精油等進入了醫藥、食品、化妝日用品及康養等行業,份額在不斷增加。”阿秀對記者介紹,技術的更新也極大改善了普洱茶倉儲的效能。“我們現在建有茶廠的倉儲服務,存儲技術的完善也讓目前的從業者能夠獨立完成原產生產到廠家直銷的產業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邊際效應。”
汪云剛認為,因地制宜建設普洱茶倉儲,發展普洱茶倉儲科技,改變云南普洱茶只出產初制品和半成品現狀,使普洱茶原產地倉儲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使原產地更多享受普洱茶成品所帶來利潤空間和紅利。